冻土与寒区工程研究室
放大缩小【关闭】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与寒区工程研究室主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冻土物理、冻土力学、冻土环境、寒区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注重冻土工程与气候、生态、水文、物理、力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突出寒区重大工程关键技术创新,系统研究冻土多场耦合机理、冻土环境与全球变化、寒区工程的生态环境和灾害效应等,解决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和重大工程问题,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冻土与寒区工程研究中心。
冻土与寒区工程研究室现有职工84人,研究员2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俄罗斯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2人,973/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2人,国家杰青3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国家人才工程5人,中国科学院海外人才引进计划 6人,1人获国际冻土学会(IPA)终身成就奖,2人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在国际或国内学术组织任职有43人/次,担任国际或国内著名学术期刊主编或编委的有33人/次。
冻土与寒区工程研究室具有自然地理学、岩土工程、寒区工程与环境、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室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环境优良,拥有国际研究中心1个,野外综合观测研究站3个(分别是青海北麓河高原冻土工程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大兴安岭冻土工程与环境观测试验研究站和交通运输部青海冻土研究观测基地),建有冻土低温、冻土力学、冻土物理、冻土微细观、冻土勘测、气水合物、多尺度冻土工程模拟、冻土环境、样品制备及仪器维修研制和常规土工试验等实验分析平台。仪器设备总价值约1.3亿元;其中,单价2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98台(套)。另外,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冻土与寒区工程数值仿真平台1个。
冻土与寒区工程研究室近年来先后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励30多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创新团队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4项等。2020年至2024年间共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350/66篇。论文被SCI收录期刊引用率2000余次。出版专著7部、参编专著2部,再版专著1部,论文集2部,参编国家标准1部、行业规范1部,提交研究报告12部。获授权发明专利23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项。
联系人:陈老师
联系方式:chhq@lzb.ac.cn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