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干旱区生态水文学”召开项目启动会

发表日期:2016-12-19来源:

放大缩小

  1218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简称“西北研究院”)李新荣研究员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干旱区生态水文学”项目启动会在兰州召开。孙鸿烈院士、秦大河院士、傅伯杰院士、西北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赖远明院士、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地学处处长段晓男、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杨萍研究员出席启动会,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大学、兰州大学、中科院北京植物所、中科院地理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科院新疆生地所、西北研究院等单位特邀专家以及参与该项目的科研人员、研究生、西北研究院相关管理部门负责人等60余人参加了会议。启动会由赖远明、西北研究院副院长冯起研究员分阶段主持。 

  首先,西北研究院院长王涛研究员致欢迎词,对各位院士、领导、专家多年来对基础研究领域的支持与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干旱区生态水文学” 项目是继“冰芯与环境”、“冰冻圈科学”、“冻土工程”之后,迎来的第四个基金委的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作为国立研究机构,基础研究一直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发展之源,过去六十年来,在老一辈科学家的领导和指导下,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从冰川冻土研究所、沙漠研究所、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一直到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应该说在推进科学发展、理论创新以及更好地为国家服务方面作出了一些贡献,特别是争取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基础研究项目方面都是非常积极和努力的,同时,过去六十年基础研究的实施,为推进西北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队在科技引领、成果产出、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大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成立的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定当继承光荣传统,争取更大进步。 

  会上,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李新荣研究员对“干旱区生态水文学”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作了全面介绍,重点围绕该项目群体的构成及形成背景、群体的研究特色、创新性贡献及在国内外同行中的学术地位和群体未来的研究方向、拟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等方面作了汇报,特别介绍了在干旱区植物水分关系、适应机理及对水文过程的影响、生物土壤结皮生态水文学研究、荒漠绿洲耗水、生态需水与山地森林生态水文研究等方面的研究特色、创新性贡献及学术地位。通过项目的实施,拟解决在植物在个体、群落不同水平和不同配置上对水文过程反馈作用、干旱区典型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水文联系、干旱区人工植被稳定持续的生态水文阈值等方面的重大科学问题。 

  随后,项目骨干赵文智研究员作了“绿洲生态—水文过程与稳定性研究”的报告、陈国雄研究员作了“植物角质层研究进展”的报告、刘玉冰研究员作了“荒漠植物适应旱生环境的组织器官特征与生理响应调控”的报告、王新平研究员作了“人工固沙植被的生态水文及水量平衡特征”的报告、何志斌研究员作了“干旱区山地森林生态水文过程研究”的报告,报告重点围绕已取得的研究进展和下一步研究计划进行了介绍。 

  与会专家在听取了汇报后,肯定了该项目的总体思路与拟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同时,对该项目的实施提出了建议。建议各位项目骨干要紧紧围绕项目设定的关键科学问题发挥各自的优势,研究思路、方法、分工要具体并细化;进一步明确创新群体项目的定位、目标与要求,结合要求形成细化的、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并进行年度分解;要从考核要求入手,发挥自身的特点,开展有特色的工作与多样化的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结合科技前沿与热点问题,大胆创新。 

  最后,李新荣感谢院士、专家们提出的建议,表示将结合考核目标,进一步理清指导思想、梳理研究目标、细化研究方向,在已取得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积极与国际最前沿的科学研究相结合,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突出“干旱区生态水文学”研究中的中国特色,做出在国际上有一席之地、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生态水文研究系统。    

孙鸿烈院士发言

秦大河院士发言

傅伯杰院士发言

王涛院长致辞

常务副院长赖远明院士主持会议

冯起副院长主持会议

李新荣研究员作报告

会议现场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浏览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邮编:730000

Email:kych@lzb.ac.cn 
传真:0931-8273894 电话:0931-4967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