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冻圈科学概论及系列丛书编审研讨会在海口召开
发表日期:2018-03-29来源:王世金
放大缩小
2018年3月20-23日,《冰冻圈科学概论》第一版(修订版)(《概论》修订版,下同)和英文版暨冰冻圈科学系列丛书编审研讨会,在海南省海口市胜利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专家有《概论》修订版和英文版主编、副主编及各章负责人,丛书总主编、副总主编、各卷主编、副主编和秘书组及相关专家学者30余人。参会专家来自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和海南大学等九所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丛书总主编秦大河院士和副总主编丁永建研究员、任贾文研究员主持了会议,秦大河做了会议总结。
参会专家在过去《冰冻圈科学概论》和《冰冻圈科学发展战略》工作基础上,围绕《概论》修订版和英文版、冰冻圈科学系列丛书书稿,分两个时段进行了研讨。第一时段对《概论》修订版进行逐章讨论、修改,同时讨论《概论》修订版相应章节的英文稿。第二时段集中对丛书十四卷(《冰冻圈气候学》、《冰冻圈水文学》、《冰冻圈生态学》、《冰冻圈气候环境记录》、《冰冻圈微生物学》、《冰冻圈人文社会学》、《冰冻圈物理》、《冰冻圈化学》、《冰冻圈地理学》、《冰冻圈灾害学》、《冰冻圈工程学》、《冰冻圈遥感》、《第四纪冰冻圈》和《行星冰冻圈》)逐卷进行讨论。
上世纪中叶,我国老一辈地理学家开创了中国现代冰川、冻土、积雪研究,随着学科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一门新兴学科—冰冻圈科学应运而生。中国建立了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出版了《英汉冰冻圈科学词汇》和《冰冻圈科学辞典》,又推出了系统介绍冰冻圈科学内容的《冰冻圈科学概论》。冰冻圈科学与地理学、气象学、气候学、水文学、地貌学、生态学、海洋科学、遥感科学、环境科学等学科交叉,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乃至地缘政治相关,伴随新技术和新方法,科学的深度和广度都到得以发展,内容涉及全球变化、环境变迁、可持续发展等多个领域。“气候变暖冰先知”,冰冻圈科学还牵动着人类生存环境、经济社会政治,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当前,冰冻圈科学方兴未艾,其科学、社会、经济和地缘意义正在显现之中。学科要发展,教育须先行。为适应发展,冰冻圈科学研究的专家们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开设了《冰冻圈科学概论》课程,同时,一些高校也在讲授《冰冻圈科学概论》,但都苦于缺乏一本合适的教材,为此,专家们在授课讲义基础上完成了《冰冻圈科学概论》(2017)专著,填补了这个空缺。
此次研讨会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再次审视了冰冻圈科学。作者们从冰冻圈科学的定义、内涵、方法、未来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需求等方面入手,根据冰冻圈各要素属性和特质,将它们统一到冰冻圈科学系统之中,同时以陆地冰冻圈、海洋冰冻圈、大气冰冻圈为主线对各要素也做了详尽论述。将内容丰富且存在一定差异的分支学科统筹到冰冻圈科学体系中,本身存在一定难度。会议期间,各章负责人根据“定义清晰,文字简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有基础知识、又有机理探究和最新进展;既有野外工作介绍、又有观测实验分析,并避免成为专著”的原则,对《概论》修订版进行讨论、修改,并于会议结束时完成了《概论》修订版。《概论》修订版将于2018年8月底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冰冻圈科学概论》英文版是以《概论》修订版为基础进行翻译的。会议期间,英文版各章主笔对各章进行了汇报和讨论,会议决定由各章主笔负责,继续细化,拟定今年5月中旬再次开会讨论、审定英文稿。同时,冰冻圈科学系列丛书各卷逐一做了汇报,并进行评议,提出了修改意见。会议决定后期再开两次会议进行评审。其中,《冰冻圈气候学》等8卷将在5月中旬交稿并通过审稿,其余6卷将在7月中旬交稿和审稿。2018年,力争完成冰冻圈科学系列丛书书稿的出版。
会上,与会专家还对书稿存在问题、编写标准、英文版翻译规则、出版社规范及相关事宜进行了汇报和交流。海口会议对发展和完善冰冻圈科学体系有重要意义。会议审视了冰冻圈科学的发展和未来走势,结合国际地球系统科学、环境科学、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等国家需求,进一步厘清了学科方向,完善了冰冻圈科学体系,明确了学科任务(包括培养青年学生、高校开课、科学普及等)。结合英文版的编辑出版,会议强调,尽管中国科学家建设冰冻圈科学体系走在了国际同行的前面,但只能继续努力,逆水行舟,不容松劲。当务之急是保质保量出版冰冻圈科学概论英文版,各位章主笔应认真负责,按时完成撰写任务。
会议现场
会议合影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