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麦类作物分子育种学科组在构建青稞核心种质库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发表日期:2020-08-17来源: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放大缩小

  核心种质反映了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使遗传资源评价更加有效。为提高青藏高原地区青稞种质资源的管理水平,麦类作物分子育种学科组基于204份(39份育成品种和165份地方品种)广泛分布青藏高原的青稞,利用均匀覆盖大麦7条染色体的1750个SNP标记,确定了20%的抽样比例(即41份青稞)构建核心种质。采用5种不同的方法(Mstrat、Random、REMC、SBS和SFS)构建了5个不同的核心种质库。通过对其代表性进行评价和分析,最终确定由Mstrat方法构建的核心种质库(由11份育成品种和30份青稞地方品种组成)在遗传结构和多样性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最后,筛选出分布在7条染色体上的28个SNP可以区分204份青稞的遗传关系,可为青稞品种进行鉴定和品种纯度检测提供分子证据。总之,核心种质的构建有利于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也可以为青稞的遗传改良提供有效支持。

  研究结果于2020年6月以Development of a core collection of six-rowed hulless barley from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为题发表在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徐金青助理研究员和王蕾助理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沈裕虎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303)、青海省作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2017-ZJ-Y14)、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STS计划)区域重点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种子创新研究院的支持。学科组依托青海省作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11105-020-01196-0
  

  1 核心种质中青稞地方品种的地理分布 

  

  

  2 204份青稞遗传结构分析。(a)当K=2时,群体结构分析。(b)系统进化树。(c)主成分分析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浏览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857号-1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邮编:730000

Email:kych@lzb.ac.cn 
传真:0931-8273894 电话:0931-4967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