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鱼类进化与功能基因组学学科组取得国际领先成果
发表日期:2020-11-04来源: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放大缩小
11月2日,青海省科学技厅组织专家对高原鱼类进化与功能基因组学学科组完成的“青藏高原鱼类的物种形成和进化研究”项目进行了成果评价。本项研究涵盖了青藏高原各大水系鱼类70多个种(亚种)和重要地理种群,采用了线粒体、核基因和简化基因组方法及生物信息分析手段,并结合了传统形态和生态学方法,研究结果体现出较好的系统性和典型性,大幅度提升了对高原鱼类物种演化和多样性水平的认识和理解。
基于分子系统学方法和简化基因组方法,提出隔离演化是青藏高原鱼类物种形成的主要模式,首次发现高原鱼类隔离分化之后的新近联合和隔离分化伴随的迁移等稀有现象。同时,发现青藏高原冰川湖泊中的一个同域物种形成案例,为澄清进化生物学长期争议的同域物种形成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研究发现趋同进化现象在裂腹鱼类和高原鳅属鱼类演化中的普遍性,并对现有分类系统提出了修订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系统发育研究结果,在裂腹鱼亚科和高原鳅属鱼类中发现并命名新种2个。研究采用了基因流理论和方法,揭示和阐述了高原鱼类进化中“线-核不一致”的现象。基因流广泛存在于青藏高原鱼类中,是导致物种间复杂演化关系的重要原因。
本项研究促进了分子系统学、基因组学和生态学在青藏高原鱼类物种形成和演化中的应用,全面深入的展示了青藏高原鱼类多样性演化的过程,为青藏高原鱼类生物多样性认识和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经评价委员会鉴定,认为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赵凯研究员为本项成果第一完成人,研究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0970341、31172070和31572258)和中国科学院“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内陆水体鱼类多样性监测专项网”等项目支持,学科组研究工作依托中科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和青海省动物生态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项目负责人进行汇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