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的区域分异特征研究取得新进展
发表日期:2024-11-12来源:
放大缩小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是中国特有且广泛分布的针叶树种,也是主要的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树种,在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北方地区生态环境、调节水文状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油松生长不仅受到降水、气温等气候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海拔、坡向等地形因素的影响。油松作为中国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的造林树种被广泛种植,其造林面积已达到天然林面积的2倍以上。
然而,由于在引种过程中未充分考虑气候变化、海拔差异等因素对油松径向生长的影响,部分区域油松生长出现衰退或死亡等现象。因此,迫切需要从不同角度分析油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探讨油松适宜的分布区,为油松天然林和人工林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肖生春树轮生态学团队选择了53个采样点,通过Meta分析方法,系统梳理分析了不同降水、气温等因素影响下中国北方地区油松径向生长特征。
研究结果显示,在年降水量低于400 mm的区域,限制油松径向生长的主要因素是生长季降水;在年降水量400~600 mm的区域,生长季的水热因素共同影响油松的径向生长;在年降水量高于600 mm区域,油松的径向生长主要受5月降水与平均气温及其共同作用的干旱胁迫影响。
此外,研究发现上年降水对油松径向生长的“滞后效应”主要体现在年降水量低于600 mm和年均气温低于9 ℃的区域。冬季气温对年降水量高于600 mm和年均气温高于9 ℃区域油松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对年降水量低于600 mm和年均气温低于9 ℃的区域油松的生长起抑制作用。研究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油松分布区将面临从干旱半干旱区向相对湿润区、低海拔向高海拔区域移动的趋势。
该成果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的区域分异特征》为题发表于《中国沙漠》2024年第5期。西北研究院博士研究生苏靖茸为论文第一作者,肖生春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和阿拉善盟科技计划项目资助。
论文链接:http://www.desert.ac.cn/article/2024/1000-694X/1000-694X-2024-44-5-60.shtml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