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研究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助力青海省可可西里申遗成功
发表日期:2017-07-09来源:
放大缩小
北京时间7月7日晚8时许,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会上,中国青海省可可西里被批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至此,历时2年多的可可西里申遗工作圆满结束,青藏高原诞生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
会上,委员们因可可西里以其突出的价值,符合成为世界遗产的第七条,无与伦比的自然现象或自然美景或审美价值;和第十条,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物种的标准,一致同意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可可西里是目前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可可西里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西北部,平均海拔超过4600米。世界自然遗产地覆盖的面积约6万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其大部分区域分别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重叠。
可可西里是青藏高原原生自然美景和独特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典型代表。这里,风光绮丽、雄伟壮阔,湖泊星罗棋布,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者多达107个。这里栖息着藏北高原典型的生物类群,已知有高等植物29科89属202种,其中84种(约40%)为青藏高原特有种。已鉴定的昆虫37科70属142种,其中57种为青藏高原特有种。其它节肢动物15科17属24种,10种为青藏高原特有种。脊椎动物34科66属82种,三分之一以上的物种为青藏高原特有种。这里还有青藏高原唯一的兽类迁徙物种藏羚羊,其从三江源北部越冬地到可可西里卓乃湖产羔地之间往复迁徙的路线完整。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简称西北研究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作为青海省申遗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青海省申遗专家组组长单位,负责完成了可可西里申遗地生物多样性调查和报告编撰工作,并于2016年10月底陪同IUCN专家赴可可西里进行了实地考察,为申遗做好科技支撑服务。
建所5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西北高原所科研人员发扬奉献社会的“牦牛精神”,积累了青藏高原包括可可西里地区在内的大量的生物多样性基础研究资料。申遗技术报告承担者们,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研究经费少、野外调查作业环境恶劣的重重困难,精心安排野外作业并利用长期野外工作积累,顺利完成了申遗研究报告“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可可西里地区生物资源考察报告”,为可可西里申遗成功做出了应有贡献。
世界遗产大会现场
遗产地划界
野牦牛
藏野驴
藏原羚
被救助的藏羚羊幼崽
爪瓣虎耳草
四裂红景天
西北高原所副所长陈世龙研究员陪同IUCN专家考察
西北高原所苏建平研究员考察可可西里
索南达杰保护站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