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研究院举办第二十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发表日期:2024-05-20来源:
放大缩小
5月18日至19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举办了第二十届公众科学日活动。来自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中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小学、耿家庄小学、宁卧庄社区等学校、社会团体及个人共计15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届公众科学日以“砥砺二十载 科学新征程”为活动主题。西北研究院开放了包括科技创新馆、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沙漠与沙漠化研究室等在内的多个场馆及实验室。沙坡头站、天山站、奈曼站、敦煌站四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同时在各自所在地开放。
公众科学日作为科普工作的重要平台,是西北研究院向公众展示寒旱区生态环境资源工程领域科研创新成果的宝贵契机,能够激发青少年探索奥秘、向往科学的精神,使科普工作者为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作出应有的贡献。
活动前夕,西北研究院副院长康世昌为公众科学日的举办做了动员部署。他强调科研人员应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担负起科学普及的职责和使命。科普工作者要充分运用自身学科优势和特色,运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开展科普。
西北研究院科技创新馆的讲解人员通过一系列展板、沙盘及实物展陈,为参观者介绍了西北研究院的历史沿革、组织架构、荣誉成果、人才队伍、特色学科等内容,并结合“青藏铁路冻土路基筑路关键技术与示范”“包兰铁路沙坡头段防沙治沙工程”“祁连山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秦大河院士徒步横穿南极”“北京冬奥会赛事用雪保障”等场景还原及沙盘模型,展示了西北研究院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的光辉成就和作出的重要贡献。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为参观者讲解了冰川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冰冻圈科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冰冻圈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其他圈层的相互作用等,并回答了公众关注的有关冰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等社会热点问题。
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向公众介绍了西北研究院科学家是如何攻克多年冻土技术难题、保障国家重大工程顺利实施的。科研人员还带领参观者走进实验室,揭开作为地球重要碳库的冻土,在电子显微镜下的神秘面纱,使参观者领略不一样的冻土奥秘。
沙漠与沙漠化研究室内神奇的大喇叭——我国第一代木质风沙环境风洞,同样引起了公众浓厚的兴趣。作为专门研究风沙环境的大型风洞,能模拟野外不同风沙运动的类型和流速,为我国沙漠铁路、公路、桥涵、隧道等工程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届公众科学日安排了三场别开生面的科普报告。殷秀峰副研究员的报告《勇攀高峰——珠峰科考经历分享》为大家带来了一场酣畅淋漓、令人难忘的珠峰科考体验之旅。吴吉春助理研究员的报告《冻土为什么是“动土”》深入浅出地揭示了冻土的概念、特性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潘成臣副研究员的报告《沙漠世界》则给观众科普了妙趣横生的沙漠知识和防沙治沙新思路与新技术。
科普体验活动精彩纷呈,各种科学小实验、互动游戏、巧手拼图等吸引着参观者们驻足观看,并在工作人员的鼓励指导下亲身感受科学的无穷魅力。同时,组织了期刊成果展,充分展示西北研究院科技期刊的发展和风采,使社会公众对西北研究院有了全面认识。此外,还进行了招生宣传,解读招生政策,吸引优秀生源,进一步提升社会影响力。活动参与者还能获得种类繁多的精美礼品,以此提升公众参与科普活动的热情与兴趣。
此外,西北研究院邀请了中国科学报、兰州日报、兰州晚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本次公众科学日进行了报道,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康世昌副院长作动员部署
公众参观科技创新馆
公众参观实验室
科普报告现场
公众参与科学小实验
期刊与招生宣传
工作人员合影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浏览